韋應(yīng)物是中唐著名詩人,以恬淡沖遠的山水田園詩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。他出身于豪門,當時諺語云:“城南韋杜,去天尺五。”唐代的長安城韋氏和杜氏家族都是出了許多高官的大家族。韋應(yīng)物年輕時不思進取,縱情聲色,無所作為。遭逢安史之亂后,他幡然悔悟,發(fā)奮讀書,考中進士。進入仕途,曾在朝廷幾個部門做過小官,也曾多次外放地方,做過洛陽縣丞、河南府兵曹參軍,當過高陵、鄠縣、櫟陽三個縣的縣令,任過滁州、江州、蘇州三個州的刺史。長期的基層任職,讓他深刻體會到民生疾苦,體驗了基層官場生態(tài),從而成為一個體恤民力、剛直廉潔、勤政愛民的父母官。這在他的詩中多有體現(xiàn)。這首擬古詩就反映了他的高潔節(jié)操。
本詩通過歌詠古琴來托物言志。韋應(yīng)物說,天各一方的友人給我寄來一張古琴,將萬里之外的清幽之音傳遞于我。這個“客”,顯然將作者引為了知音。在傳統(tǒng)文化中,古琴是優(yōu)雅、高潔之物,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詮釋。在交代了古琴的來歷之后,下面四句就開始借題發(fā)揮了:琴聲中似乎有冰霜在凝結(jié),有龍鳳在低吟。這里的冰霜和龍鳳,都是作者用來渲染琴聲高潔脫俗的象征之物。最后兩句更加直白,琴弦端直,如同我和友人的正直品格;琴漆粘牢,如同我與友人的交情一樣牢固、深厚。
韋應(yīng)物高潔的品質(zhì)全然體現(xiàn)在其仕宦生涯中。在他擔任洛陽縣丞時,侄子韋班在相鄰的河南縣做縣尉,兩人都因剛直為政,被人舉報到上司跟前,韋應(yīng)物寫詩勉勵侄兒,咱倆都要“立政思懸棒”?!皯野簟笔莻€典故,曹操擔任司隸校尉時,執(zhí)法公正無私,嚴厲打擊不法豪強,在衙門懸掛一柄五色棒以作警示。
韋應(yīng)物在執(zhí)法過程中受到權(quán)貴勢力干預,憤然辭去洛陽縣丞官職時,寫了一首《任洛陽丞請告》,其中有:“方鑿不受圓,直木不為輪。揆材各有用,反性生苦辛。折腰非吾事,飲水非吾貧。”方形的鑿子無法適應(yīng)圓孔,端直的木材無法彎曲成車輪,什么樣的材料各有什么樣的用處,強行改變只會令人痛苦。屈辱折腰我做不到,即使以后在生活中只能飲水我也不以為貧窮。在這首詩中,韋應(yīng)物對不法行為決不姑息退讓,對干擾自己公正執(zhí)法的勢力非常痛恨,他辭職的態(tài)度是決絕的。
后來,韋應(yīng)物又做了滁州刺史,對治下百姓的耕作十分關(guān)注,他在《觀田家》中說:“田家?guī)兹臻e,耕種從此起。丁壯俱在野,場圃亦就理。”對民生充滿同情:“饑劬不自苦,膏澤且為喜。倉稟無宿儲,徭役猶未已?!庇纱怂钟^照、反省自身,認為自己作為父母官,為百姓民生服務(wù)做得不夠,領(lǐng)受俸祿有愧于心:“方慚不耕者,祿食出閭里?!痹凇都睦钯僭a》詩中他進一步反?。骸吧矶嗉膊∷继锢?,邑有流亡愧俸錢?!睉?yīng)該說,一個封建時代的地方官吏能夠有這種認識,是非常難得、非常可敬的,這反映了韋應(yīng)物親民、正直、廉潔的高尚品質(zhì)。詩以贊之:
直似琴弦有雅操,立身剛正不折腰。
為民父母長深省,要為閭閻多效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