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一位注冊多家材料公司的商人,到包裝成擁有海外科研經歷的“國際納米材料知名專家”——江蘇科技大學首席科學家郭偉的諸多虛假身份正被逐一揭穿。這場圍繞其學術造假的打假行動,仍在持續(xù)發(fā)酵。
今年7月,江蘇科技大學發(fā)布的宣傳文章《江蘇科技大學首席科學家郭偉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》寫道:在納米結構理論創(chuàng)新領域,郭偉創(chuàng)建首個梯度納米結構深度理論模型,揭示納米孿晶可控生長機制,發(fā)現(xiàn)3種新型金屬納米結構及其變形機制,累計發(fā)表SCI論文180余篇,被引6000余次,單篇最高被引1350次,7篇論文入選國際期刊熱點論文。作為江蘇科技大學首席科學家,郭偉推動科研成果轉化,主持開展18項國際科技合作科研項目,累計經費近3000萬美元。
然而,澎湃新聞通過公開的學術平臺檢索發(fā)現(xiàn),郭偉入職江蘇科技大學這兩年來僅發(fā)表過一篇署名文章,即《Study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NiCoCrFeyMox High-Entropy Alloys in Chloride Environments》。
郭偉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。圖源:《Materials》期刊
該論文于今年9月30日刊發(fā)在《Materials》期刊上,郭偉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,第一作者是江蘇科技大學的一位學生,其他合作者來自鋼研國際新材料創(chuàng)新中心(深圳)有限公司(Research Institute of Advanced Materials)、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。
11月23日晚,上述論文第一作者回應澎湃新聞表示,“那篇文章是我和鋼研的同事一起完成的,掛郭偉名字只是為了滿足畢業(yè)條件,我們和郭偉不熟。”
該論文第一作者解釋,他是江蘇科技大學的碩士生,當初因為郭偉招不到學生,郭偉就從其他老師那里把他和另一位學生要了過去。但他們參與了“聯(lián)培”計劃,研二就去了其他高校和單位,因此他跟郭偉沒怎么接觸過。
“文章帶他(郭偉)名字只是因為我們學校要求(署名)必須有學校導師。我一直在外面,其他的問題我不清楚。”該學生說道。
此前澎湃新聞曾報道,郭偉早年長期在長三角地區(qū)活躍,注冊了多家與材料相關的小微企業(yè),其中部分已吊銷。同時,他頻繁現(xiàn)身于江浙滬的各類學術論壇,高調與多位學者專家合影,以此進行自我包裝。
2023年,憑借偽造的高端履歷,郭偉加入了江蘇科技大學。實際上,在入職前的2021年至2022年,他名下公司已因勞動仲裁糾紛,被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費措施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公布公告顯示,今年郭偉牽頭申報了6項專利,合作者中包括江蘇科技大學校內領導干部。
11月18日,江蘇科技大學發(fā)布通報稱,經調查取證,認定郭偉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,已按規(guī)定解除聘用協(xié)議,妥善安排其團隊師生,并向公安機關報案,目前案件正在偵辦過程中。21日,郭偉愛人向澎湃新聞確認,郭偉目前已被關押在鎮(zhèn)江市看守所,但其表示無權評價郭偉的任何行為。
(澎湃新聞記者鐘煜豪對本文亦有貢獻)
相關新聞
“博導”郭偉的雙面人生:江西小鎮(zhèn)高中畢業(yè),村里不確定其是否上過大學
俄羅斯工程院中國總部回應郭偉學術造假:正核查相關信息